简体中文 

新闻中心

人民日报:提前161天!云南勐绿高速公路项目最长隧道双线贯通

发布时间:2023-07-02 浏览次数:1218 作者:人民日报

7月2日上午,经过1100余名建设者历时近3年的艰苦奋斗,由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的勐绿高速公路项目最长隧道——大梁山隧道顺利实现双线贯通,比计划提前161天贯通,为早日实现全线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大梁山隧道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境内,是勐绿高速全线“四桥三隧”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采用分离式结构型式,右线5500米,左线5493米,属特长隧道,最大埋深达到724米,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组织难度大、工期紧张等特点。开工至今,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勐绿高速公路全线实现“六个之最”:全线最长隧道、全线最先开工、全线最先进入正洞施工、全线最先进行首组二衬浇筑、全线最先完成隧道洞门施工、全线最先单洞掘进突破4000米大关。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倒排施工计划、细化施工流程、优化施工方案,科学调整施工生产组织,攻克了围岩复杂多变、长距离通风及反坡排水、复杂地质高温作业、隧道涌水涌泥等多项施工难题。项目全体参建人员攻坚克难不松劲,全力以赴保进度,在全线参建单位中始终名列前茅。

 

大梁山隧道均为Ⅳ、Ⅴ级围岩,地质条件复杂,以泥岩、砂岩、砂质泥岩、炭质页岩为主,褶皱、断层发育,穿越高应力、极高应力区以及断层破碎带,软质岩段存在大变形风险,硬质岩段存在岩爆风险,施工人员长期面临地质变化大、技术要求高等困难。开工以来,为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中铁隧道局勐绿高速第12项目部打出“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早封闭”的一套“组合拳”,有效应对地质变化的各种突发状况,将洞内施工环境对进度的影响降到最低。

 

 

项目地处雨林气候,雷鸣闪电、暴雨山洪、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影响电力供应,每年停电超过1000次,平均每天有2-3次。大梁山隧道5000余米的洞身,越往里越湿热难耐,施工环境温度长期在36℃以上。为保障电力供应顺畅,电力工作人员雨中抢修、挑灯夜战、轮番上阵,架起一条畅通无阻的电力“高速公路”,保障隧道通风降温和施工生产。

 

建设期间,中铁隧道局勐绿高速第12项目部以制度保安全、以落实控风险,坚持从细处制定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将日常安全隐患排查落到实处,并常态化开展应急安全演练,提升参建人员应急处突能力,为大梁山隧道提前5个多月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勐绿高速公路项目是云南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红河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等州市,服务磨憨、勐康口岸建设,建成后将起到“襟带省域、辐射国门”的重要作用,带动沿线各族群众加速奔向美好生活。

 

下一步,中国中铁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践行国资央企新使命新任务,以实干担当为建设交通强国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