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新闻中心

工人日报:爱在乡村-记述一场三年来与村民相濡以沫的工地情感

发布时间:2022-09-11 浏览次数:710 作者:工人日报

9月10日夜晚的龙朋,天空一片阴霾,雨水不绝如缕,已经21点了,李孝武看看黑漆漆又雨脚如麻的天空说,“天公不作美,得想辙。”

 

他叫职工去挪台球桌,腾出联欢的空间。

 

李孝武是中铁十局滇中引水工程红河段一二标项目部的党支部副书记。

 

他说,原来准备在篮球场举办的职工与彝族村民联欢跳舞的节目,只好被迫转移到球场边的台球室去,“屋子太小,但雨太大,只有将就了。”

 

于是,来自龙朋镇周围村庄的20多位彝族村民,身着彩衣,在热烈奔放节奏感十足的音乐中牵手项目职工,一起联欢,迎接中秋圆月破云而出。

 

“年年中秋节,我们都要和村民联欢,去年就在篮球场搞,”项目常务副经理郭标告诉本报记者,“我们2019年11月进入这里从事施工,辗转三个年头,和村民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建立了良好的路地关系。”

 

做三篇“水文章”:为村民彻底“逐”旱魃

 

项目部一工区驻地所在的大乌兄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龙朋镇小路南村委会,地处山区,村民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十分匮乏。

 

尤其是每年的秋冬季,是大乌兄村最难熬的旱季,村民们的生活用水要靠三轮车到20公里外的龙朋镇上拉水,异常艰辛。

 

“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当时就派出项目部的罐车送水,”项目部时任党支部书记任健说,“我们解决自身用水的同时,无偿把水分给老乡们,项目部的几辆罐车、洒水车,一度成为了‘运水车’,据统计,自2019年进场到现在,项目部共计无偿为几个村的村民们运水达17000多立方米,也就是17000多吨,但这个只是权宜之计,后来,2020年11月份,我们又出资约20万元,在大乌兄村东头开挖了一口深160米的机井,并安装净水器算是彻底解决了全村560余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饮用水缺乏问题不只存在大乌兄村,在周边的桃源村、八甲村、黑泥田村以及建水县甸尾乡泥冲村等多个村落,都被‘口渴’问题深深困扰,”任健把目光投注在施工隧洞打出的源源不断且水势汹涌的小路南2号隧洞2号支洞,“这个支洞每天涌水至少在20000立方米以上,最多的时候,一天涌水40000多立方米,我当时想,将这些水送去检验,如果合格,能否通过工程技术手段,转引给周围村民,以解决他们的用水问题?”

 

项目部经过审慎研究后,将隧洞中自发涌出的清泉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处理后,再把水样送检,确保PH值、浑浊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锰等各项重要指标都符合灌溉标准,无偿给周边的桃园村、八甲村、独房子村村民灌溉庄稼,累计800多亩旱地受益。

 

三年积“小善”:为村民谱写一曲“大爱”之歌

解决了水的问题,项目部在一些便民“小事”上动起了脑筋。

 

“一些事,对我们来说,顺手就做了,不值一提,但对村民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李孝武说,“央企的责任需要通过这些杂事、小事来体现。”

 

中铁十局五公司滇中引水这个工程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建水县,分段全长45公里,主要构筑物有主洞隧洞7座,施工支洞9座,施工涉及好几个村庄。

 

李孝武说,在一工区驻地的乌兄村东,一条村道因年久失修,道路崎岖难行,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2020年3月,项目部主动出资、出设备、人力,自发修补、硬化了村道约350米。同年5月,项目部又出资为曲左村、桃源村修建、平整村道,总计约1000米。”

 

“我经常提醒我们司机,通勤车只要顺道又有空座位,见到山路上有村民行走,要主动停车捎带他们一程。”他说。

 

项目开工之际,恰好是脱贫攻坚战紧张冲刺之时,项目部在满足自己施工用工、用料的前提下,“顺势”有机汇入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中。

 

“项目部与驻地龙朋镇的多家当地酒店、大型超市、餐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满足项目部日常接待住宿、生产生活用品采买、就餐的需求,每年产生交易额数十万元以上,有效的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李孝武说,“此外,在每年当地特色水果樱桃、杨梅、蓝莓及野生菌上市季节,项目部均按需在当地进行采购。”

 

罗建青是石屏县龙朋镇小路南村人,驾驶技术娴熟2020年初应聘到了项目部做专职司机,“我在项目部开车,每月有六七千的收入。”

 

郭标告诉本报记者,自进场以来,项目部在司机、厨师、保洁、临时工人等岗位共聘用当地村民240余人参与工程建设,“等于提供了就业岗位240多个,我们匡算了一下,加上为群众解‘渴’、修路等费用,近三年来,我们支出了4500多万,其中,用工支出占了大头,这就等于是为脱贫攻坚做了贡献,现在搞乡村振兴,我们还要继续干工程,还将继续为建水、石屏的乡村振兴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