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新闻中心

桐新聚力创品质 央企奋发谱新篇 | 贵州桐梓至新蒲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

发布时间:2024-02-03 浏览次数:996 作者:桐新项目公司

2月2日,由中国中铁投资建设运营的贵州桐梓至新蒲高速公路(简称“桐新高速”)正式通车,这对构建区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贵州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上午10时58分,开通仪式在桐新高速郑场收费站举行。

 

▲陈安惠宣布桐新高速开通运营

 

中铁开投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安惠出席仪式并宣布桐新高速开通运营。

 

贵州省交通质监执法支队支队长杨黔江,遵义市副秘书长周利军,中国铁建昆仑投副总经理刘一鸣,贵州高速公路集团副总经理李自康,省市级交通运输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各(区)县高建办、金融机构、嘉宾单位及参建单位代表出席开通仪式。

 

周利军代表遵义市政府对桐新高速的建成开通表示祝贺。他表示,桐新项目顺利建成通车,是各参建单位整体谋划、系统指导、高效协调的具体结果,广大交通建设者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推动全区交通建设发展取得新突破,高速公路建设取得新的跨越式发展,为遵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交通保障。

开通仪式后,陈安惠、杨黔江、周利军一行乘车从郑场站出发至新蒲永乐站,对沿途现场路面主体、机电交安等进行观摩检查。

 

桐梓至新蒲高速公路起于遵义市桐梓县,途经汇川、绥阳,终于新蒲新区,与金仁桐高速公路顺接。线路全长73.18km,桥隧比为62.97%,共设桥梁42座,隧道19座,互通立交6处,本项目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h,设收费站4处,设置服务区1处。项目按照“股权合作+BOT+EPC”的PPP模式实施,建设期3年,运营期30 年。开通运营后对推进贵州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建设、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结构,加快“大遵义”都市圈建设,支撑区域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构建区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生态理念引领绿色发展

 

 

建设过程中,项目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坚守底线不触红线,积极推动绿化工程施工进度,项目部紧紧围绕“节能降碳,你我同行”宣传主题,积极开展环水保宣传活动。建设中加强绿色建造技术的应用与创新,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综合应用边坡绿化、对施工现场制定相应措施、桥下覆绿、“智慧梁场”等绿色施工新工艺,促进项目建设向绿色、低碳、高效发展,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的施工活动,桐新四标荣获“2023年度贵州省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荣誉。

 

科技创新护航项目建设

 

桐梓至新蒲高速公路自开工建设以来,全力推进平安工地创建,尤其是以科技创新护航平安工地建设,突出设计龙头,强化技术保障。坚持“安全、舒适、节约、环保”的设计理念,注重智能提升,强化信息保障。以黄鱼江大桥为代表,注重信息化建设和智能提升。项目采用BIM +GIS融合技术,生成三维实景桥体及场地布置以指导现场施工;采用BIM+技术对墩身液压爬模进行可视化动画交底,提升安全技术交底实效;现场工人实名制登记系统、塔吊电梯施工中力学性能监控系统、施工现场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为建设施工、工程实体的本质安全创造良好条件,荣获贵州省第三届BIM大赛三等奖。

 

创新突破攻克技术难题

 

 

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芭蕉湾特大桥是贵州省首座采用水平底板索新技术及全线最大的超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全长569米,主跨160米,最大墩高135米。大桥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者们积极创新运用新技术,采用水平底板索技术消除底板索曲线布置产生的径向力,解决了连续刚构桥下挠、开裂、承载力低等国际技术难题,对山区超高墩大跨度水平底板索连续刚构桥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弥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促进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发展,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增加桥梁耐久性,提高承载能力,极大降低了桥梁全寿命周期成本。

 

优化设计实现交通转换

 

 

桐梓至新蒲高速公路茅石枢纽互通规模大,且与重遵扩容交通线路交错,线型复杂,若采用十字形式的交叉方案,造价成本极高,而且设计、施工难度较大。项目通过建模进行仿真模拟试验,最终采用单喇叭+T型方案下穿重遵扩容高速,降低场区标高,实现了缩减占地,优化征拆规模,促进了该地区生态、民生的可持续发展。